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百年征程,不朽史诗。
为推动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动员甘肃各族人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中共中央在兰州设立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两者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以及营救西路军失散人员、护送接转党的重要干部、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保持与苏联联系、接转苏联援华物资等工作,取得卓越成绩。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被周恩来亲切地称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恢复和发展甘肃党的组织成为中共甘肃工委的首要任务。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将工作重点放在开展甘肃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上,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政策,努力扩大党的影响,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在甘肃的形成。该办事处先后与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民政厅厅长施奎龄、建设厅厅长李剑华以及新一军军长邓宝珊等建立友好关系,并将甘肃社会各界名流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甘肃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动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当东北及其他通往苏联的线路被日军严密封锁时,西北通道成为与苏联保持联系的最重要通道。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兰州成为这条大通道的交通枢纽,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也成为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和苏联保持联系的重要交通站。期间,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等党的重要领导干部因身负重要历史使命多次往返,均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停留,对甘肃党的工作给予及时指导。该办事处还接待了陈云、邓发、毛泽民、邓颖超、贺子珍、刘英、滕代远、周小舟等一大批干部往来苏联、新疆、延安,此外还接送了一批国际友人。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积极开展营救失散的西路军人员工作,先后有2000余名西路军人员经办事处直接或间接营救回到革命队伍,许多人奔赴抗战前线后成为优秀指挥员。
因战时需要,苏联在兰州设立外交代表处和军事代表处,负责苏联同西北国际大通道沿线各联络点的联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成立初期,曾借用苏联代表处电台同延安保持联系,同时部分支援八路军的物资也通过该办事处转运。1937年底到1938年初,由苏联出资、新疆人民支援八路军的2万件皮衣,经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转运到长武,再由八路军留守部队接收转运至抗日前线。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滕代远从新疆经兰州回延安时,带回高射机枪4挺、子弹200万发、西药400公斤;邓发从苏联经新疆、兰州回延安时,也带回一部分苏联援助的电讯器材和新疆人民的捐款。1940年1月,西路军总支队从新疆集体返回延安时,携带机枪4挺、子弹43万发,经兰州抵达延安。
在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甘肃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甘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发展壮大,一大批抗日救亡组织纷纷成立,宣传抗日的文艺团体活跃在甘肃各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